近期,中国足协正在公开招募国足主帅,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。就在众人纷纷猜测谁将接过国足教鞭之时,编剧汪海林在社交媒体上谈到了他对前国安主帅施密特的看法,以及施密特执教国足的可能性,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新的视角。
汪海林首先提及了施密特的履历与成就。施密特虽只踢过业余联赛,但他有着工程师背景,还曾担任大公司的技术主管,这样的经历让他在足球战术领域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见解。他在勒沃库森一举成名,其逼迫式打法给足坛带来了新的冲击,甚至让瓜迪奥拉都心悦诚服。不过,勒沃库森在后期也暴露出一些问题,随着时间推移,球队技术能力无法支撑连胜,进攻效率下降。汪海林指出,这与一些人担心施密特执教国足可能出现的问题类似,即国足球员的技术能否完成他所要求的打法。毕竟,施密特的战术体系对球员的技术和体能都有着较高要求。
但施密特也有着令人瞩目的闪光点。他最强之处在于总能创造连胜纪录,无论是在国安取得的十连胜这一超强连胜纪录,还是在萨尔斯堡红牛(推测原文“萨尔斯红牛”有误)的执教经历,都一再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教练。他不仅是欧洲战术最前沿的技术派代表,除了具备出色的实战能力,还有顶尖的战术创新能力,是欧洲众多教练重点研究和学习的对象。如此优秀的教练,在足坛确实可遇不可求。
汪海林还深入分析了施密特的执教风格与国足现状的契合度。对于技术能力差的球队,施密特有着独特的应对方式,他会强化球队的逼抢压迫能力,让技术好的球队也难以发挥出优势。反观国足,目前技术能力欠佳,而且球员存在懒、怕吃苦的问题,导致在比赛中更不愿意去逼抢和压迫对手,这使得成绩越来越差,与世界主流打法渐行渐远。
汪海林认为,通过逼迫拼抢是缩短国足与强队差距的最有效方式,而这一方式唯一需要的就是球员肯吃苦。他强调,有能力、有效果的教练必然要求球员吃苦才能取得成功。然而,多年来国足却存在一种愚蠢的执念,总想找个战术大师,幻想球员自己不吃苦就能取得好成绩。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,也是国足一直难以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汪海林对施密特的评价客观且深刻,既指出了其可能面临的挑战,也看到了他对国足的潜在价值。施密特是否真的适合执教国足,目前还难以定论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国足在选择主帅时,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既要考虑教练的战术理念和执教能力,也要考虑其能否与国足球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。而汪海林的这番言论,无疑为国足选帅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,也让广大球迷对国足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与关注。